孟河医派可是诞生于距今1600余年的东晋南朝,千年间所出名医无数,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日。如今全国仅有的90位“国医大师”中,竟有七位出自孟河医派,他们医技高明,延年长寿,具体健康秘笈如下:
1. 陆广莘(1927-2014):人老了要常用脑
首届国医大师,早年师从孟河医派陆渊雷、章次公、徐衡之等名家。根据陆广莘教授的常年研究发现:人年轻的时候要锻炼,高寿老人锻炼没意义。而且老人常用脑的人会更长寿,主要是胸怀要宽广、对世事不计较、追求高远的目标。也许他有三四种病,但他完全可以带病延年。
避免老年人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、头痛、老年痴呆,陆广莘教授日常走路一直是小跑状态。他说:你看人的头在最上面,最需要克服地心引力,健步行走可以把下肢的血液泵到大脑。
2. 裘沛然(1913-2010):“一花四叶汤”
首届国医大师,曾求学于孟河医派丁济万、章次公等名医。裘沛然认为,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。为此他创造出一张养生的精妙方剂——“一花四叶汤”,对健康长寿独具效果:
一花,即指身体健康长寿之花;四叶,即一为豁达,二为潇洒,三为宽容,四为厚道。
豁达——就是胸襟开阔。裘沛然说:“人生短暂,能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,使之心安理得,亦已足矣。”
潇洒——不爱风月爱风云。读书是裘沛然一大乐事,及至万年,他戏称自己为“浪迹书海一老翁”。
宽容——宽容待人是一种美德。他认为,气量狭小,对人疑忌,会使神气错乱,受伤害的是自己。
厚道——厚道以养元气。他认为,薄德之人往往流于刻薄和凉薄,易而使人精气散漫和抵抗力减弱。
3. 朱良春(1917-2015):每天一碗长寿粥
首届国医大师,曾师从于孟河医派马惠卿、章次公先生。朱良春年过九旬时仍能诊病带徒,他的养生秘笈就是:每天吃“长寿粥”。那是他和母亲一起创制的,坚持吃了70多年。功效在于调和五脏,使正气充足,精力旺盛:
将黄芪250克,绿豆50克,薏仁50克,扁豆50克,莲子50克,大枣30克,枸杞10克。加适量水先泡20分钟,煮开之后换小火煮40分钟,把洗干净的枸杞倒进去,再煮10分钟即成。
4. 颜德馨(1920-2017):长寿就要养好气血
首届国医大师,海派中医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,其父颜亦鲁师从孟河医派大家马培之弟子贺季衡。
“我认为人体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。气血流畅,循环周身,则脏腑和调,健康长寿。”颜德馨说。
颜老认为,脾胃虚伤是衰老的根源,为此,他一直严控饮食。
5. 颜正华(1920.2.27~):一碗粥,三颗枣
首届国医大师,曾师从孟河医派大家马培之再传弟子杨博良。作为中国中医药学科开山泰斗,颜正华九十余岁时依然耳聪目明、身体健硕,成为健康长寿方面的“标杆”。
长寿秘诀就是:一碗粥,三颗枣。他平时还喜食大枣,每日早餐时食煮熟大枣5~10枚,以益气养血,健脾安神。
6. 干祖望(1912-2015):认真地向动物学习
岐黄学术第二届国医大师,曾拜孟河医派大家马培之关门弟子钟道生为师。高寿健康的秘密,与他的养生八字诀:童心,蚁食,龟欲,猴行的养生之道是分不开的。
(1)童心。要无忧无虑,有孩童般的心灵,思维活跃,摒弃杂念。
(2)蚁食。不挑食,不贪吃,不过饱。因为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。
(3)龟欲。少欲望,多让人,不为小事斤斤计较,提倡“吃亏在前,享受在后”。
(4)猴行。要活泼多动,多锻练。平时,能站不坐,能步不车。
7. 邹燕勤(1933年~):每天一杯四宝茶
第三届国医大师,其父邹云翔是孟河医派大家费伯雄的第三代传人,被誉为孟河医派的肾病宗师。三七花、玫瑰花、枸杞、菊花调成的“四宝茶”是邹老每天都喝的保健茶。邹老说三七花茶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饮用。它养血活血,可以改善中老年人血液循环,血气足则气色佳。